地名: | 区域代码: |
镇级街道: | 区域代码: |
区县级市: | 电话区号: |
所在城市: | 邮政编码: |
所在省份: | 营业时间: |
城市代码: | 所属商圈: |
车牌号码: | 电话: |
所属类型: | 地址: |

◆把复杂的需求抽象为最基础的脉络,让用户自己驱动用户。
◆只有竞争才能产生更好的产品,微信是竞争的产品。
◆我没有对微信本身的危机感,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建设得太慢了。
2013年底,新华社推出"中国梦•追梦故事"集成报道,从不同的角度讲述普通人寻梦、追梦、圆梦的故事,充分反映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充分体现奋斗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唯有奋斗才能踏进梦想之门,拥有美好明天。
作为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在腾讯广州研发中心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以下为微信派收录和摘选的精彩对话部分。
1. 微信如何化繁为简
把复杂的需求抽象为最基础的脉络,让用户自己驱动用户。
太多人把精力放在靠运营手段去拉动用户,但我更希望先把产品本身做好。
2. 微信是竞争的产品
互联网是公开透明、竞争充分的,如果用户体验本身做不好,用户就会逃离。只有竞争才能产生更好的产品,微信是竞争的产品。
微信公众平台开放接口,让任何第三方都可介入进来。以前的通讯是覆盖到人与人,希望这种通讯能力也可以覆盖到企业。
3. 微信开启新的生活方式
如同人在现实社会中有一张身份证,微信的ID可以标识个体,这个标识既可以通讯,也可以和银行卡关联做支付,取代你的钱包。
支付的本质是ID的表现,所以基于ID做支付是非常自然的过程,也是让其他支付有很大竞争压力的原因。
我没有对微信本身的危机感,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建设得太慢了。
4. 微信不是C2C(Copy to China)
真正的C2C,那种仿造别人产品的简单拷贝,是很难做成功的。
何一个功能或产品都可以找到类似的祖先,这正是人类知识传递的方式,创新也是基于以前的东西做出来的。很多产品表面看起来很类似,但本质上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
5. 微信未来的发展
微信肯定会涵盖越来越多的层面,当然这不会是一种松散的、杂乱的产品功能聚合。
6. 让海外接受微信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是比较领先的,我们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大量人口又聚居在大城市,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甚至高于美国美,这使得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能够迅速铺开。
美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有些落后于中国,比如美国还没有一个类似微信的软件,他们现在仍热衷于发短信,所以我相信有巨大的机会在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