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 | 区域代码: |
镇级街道: | 区域代码: |
区县级市: | 电话区号: |
所在城市: | 邮政编码: |
所在省份: | 营业时间: |
城市代码: | 所属商圈: |
车牌号码: | 电话: |
所属类型: | 地址: |
今天,我想从产品功能需求的层面,分析一下易信的两大“伪需求”。
免费短信是“伪需求”
易信有中国电信这个“干爹”,推出了免费短信功能,这一招是微信短期内练不了的。号称只要是手机上的联系人,就可以免费发送短信,即便对方没有登录易信,哪怕手机上没有安装易信,也可以收到信息。
先不说跨网短信和向没有安装易信的联系人发短信出现的各种问题,如长时间收不到短信或者压根就收不到(网上的吐槽很多),就需求而言,在当下也已不是用户的强需求。
都说中国人爱发短信,但其实也分人群。中低收入者,给运营商贡献的ARPU值也就50元左右吧,运营商给出的套餐不会以数据流量套餐为主,而会以通话和短信套餐为主。以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为例,校园套餐中,25元档套餐可发短信300条,35元档可发400条;选短信500套餐,每月费用仅为30元,即可发500条短信。而高收入人群,通信消费以通话和数据流量为主,发短信的需求很小,对短信免费与否根本不敏感。
也就是说,中低收入群体对短信需求较为强烈,但基本都有运营商定制的短信套餐,比较好地满足了这部分人群需求;高收入群体在乎的是语音和数据业务,短信基本放弃。
另外,短信在微信、微博等兴起后整体处于萎缩状态:艾媒数据显示,在2013年春节期间发送的各种拜年信息中,有68.1%的信息是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的,有11.1%是通过微信的方式发送的,而就在1年前,微信所占据的数字还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可以看出,一方面是短信受新应用的冲击其需求本身就在萎缩,另一方面,市场对短信需求较为强烈的中低收入人群已经有了较好的满足,易信的免费短信需求实际上是个“伪需求”。
电话留言是“伪需求”
有人分析说易信的“电话留言”功能是用户期待更高的功能。真的如此吗?
易信的使用说明中称,用户可以通过易信向手机或固定电话发送电话留言。试想一下,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电话留言呢?无非是对方手机或者座机处于无人接听或者对方手机处于关机的状态。
以手机为例,如对方无人接听或者关机,完全可以通过短信和微信信息的方式给对方留言,现在还有很多“小秘书”功能,都会给予对方提醒,应该说这一需求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满足。给座机留言相比而言更有新意,但在手机已经成为全中国人民标配的情况下,如果手机都联系不到对方,给座机留言还有多大意义?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运营商的固话业务也在逐年走低。工信部“2013年5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中介绍,由于互联网应用的替代效应,传统的固定电话语音业务和移动电话语音业务都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相比移动语音业务,固定电话业务受到冲击的现象更为明显。今年1-5月,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减少了408.2万户,降至2.74亿户,占电话用户总数比重降至19.0%;固定本地电话通话时长为1272.8亿分钟,同比下降16.9%。越来越少的家庭保有座机,越来越少的人使用座机,给座机留言的需求同样只是产品理论上的需求。
我相信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尝试使用免费留言功能,或出于好奇、测试的心理,或就是抱着娱乐一下的目的,但在此阶段这一功能并不是用户的强需求。易信想挖掘这样的用户需求,并通过产品化来与微信竞争,并不靠谱。
总结:盲目的需求产品化是错误
客观分析,无论是免费短信还是电话留言,的确都是用户的需求。但是不是满足用户需求就是对的呢?
开发产品,需要从用户需求出发,并想方设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一点都没错。但千万别以为满足了用户需求就一定能做出受欢迎的好产品。因为,很多时候,用户需求点非常多,而产品开发者需要发现并尽量满足的是用户的强需求,并且这种强需求目前其他产品没有满足到或者没有满足好。否则,虽然产品满足了用户的某些需求,但从产品端看,也只是一种“伪需求”,形成不了核心竞争力。
不要盲目的将需求产品化,将产品市场化,我认为易信就犯了这样的错误。